公營醫院爆煲危機 (下)
- 內容撮要 -
現階段自願醫保的3大熱門議題:
- 自願醫保的最大特色是保證續保。不論受保人身體狀態變差,或擁有索償紀錄,都不會被拒絕續保,或被加loading
- 政府提倡醫保自由行,讓轉保前一段時間未曾索償的受保人可免重新批核或經歷標準等候期便可得到保障,相信將成為第二階段研究重點
- 自願醫保計劃及相關產品預計將會於2019年推出,有關免稅額亦可能在2019至2020的稅務年度推行
- 閱讀全文 -
上一篇文章提及,公營醫療的需求將因為人口結構轉變而大幅提升,不但床位的增加難以追上需求的急劇上升,連醫護人員的短缺也將愈來愈嚴重。下圖是上一篇文章的重要發現;
/it23(1)_content.png)
從醫療體系失衡角度看「自願醫保」
事實上,香港醫療長期傾斜於公營醫療體系,根據政府統計處2016年的數據,公營醫療體系佔82%的全港出院總人次,而私營體系只佔約18%,即約50%於公營醫療工作的醫生,照顧香港82%的病人。隨著人口老化問題愈益嚴重,香港公營體系將嚴重供不應求。
由於對公營醫療需求方面的急增最主要源自人口老化的影響,如何將部分現時40歲以上的人口轉移至私營醫療體系,減低公營醫療體系的負擔成為一大課題。有見及此,政府著力推行醫療改革,而其中重要一環「自願醫保」的細節己於早前公佈,雖然保障範圍與現時市面上保險公司的大眾醫保計劃分別不太大 (參考圖二),但卻有1項重要特質 - 「保證續保」。
自願醫保(標準計劃) | 市面上醫療保險(一般大眾醫療保險) | |
---|---|---|
保障範圍 | 住院治療及非住院手術,診斷成像服務及非手術癌症治療 | 只提供住院保障,至相關的門診及其他服務 |
保費 | 平均保費約4,800港元 | 平均保費約4,200港元 |
投保年齡 | 0-80歲 | 通常限於65或有歲以下人士 |
投保前已有疾病(未察覺) | 接受投保前已有(但未察覺)的疾病,但有等候期,第4年獲全數賠償 | 不承保個人投保前已知疾病 |
續保 | 保證終身續保 | 大多每年續保,受保人可能因為健康狀況變差,而被加價或拒絕續保 |
稅務優惠 | 每名受保人可得8,000港元免稅額 | 不適用 |
「保證續保」的重要性
符合自願醫保要求的醫保計劃必需為受保人提供保障至100歲,而且保證續保。受保人不用擔心因身體狀態變差,或之前的索償紀錄而被拒絕續保,或因“加loading”而變相被拒保。這可保證受保人可在相對合理的醫保價格下,在年老生病時,可考慮使用私營醫療,得到更及時的治療。另外,健康風險較高的受保人新申請的醫保一般會被拒保,但在自願醫保下,雖然已知的已患疾病可能會被列入不保事項,但仍可為一些未知的疾病進行投保,這使更多人可以透過醫療保險重返私營醫療體系。
醫保自由行是重中之重
政府原本建議如受保人在轉保前一段時間(如3年內)未曾索償,則可以免重新批核或重新經歷標準等候期就可以得到保障,但因為坊間有意見,擔心如受保人健康轉差,而新承保公司不能就已提高的健康風險重新核保、及收取相應的保費,計劃未必能持續運作。但是,受保人日後如因已投保的醫保退出自願醫保計劃,而需投購其他公司的自願醫保產品,很多受保人可能在重新核保時,因為身體轉差而被拒保、或加設太多的不保事項,而被迫回歸公營醫療體系。因此,我們相信醫保自由行將會是自願醫保第二階段的研究重點。
展望
自願醫保計劃及相關產品預計將會於2019年推出,而自願醫保的免稅額亦很可能可在2019至2020的稅務年度推行。imSure會為大家密切留意自願醫保的消息,如有任何疑問,歡迎透過網頁、facebook、或應用程式向我們查詢。
資料來源:
- 醫管局統計年報 (2016-2017)
- 醫管局統計年報 (2011-2012)
- 香港統計處 – 香港人口推算報告 (2017-2066)
- 食物及衛生局 – 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
相關影片